网上科普有关“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
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孩子是最重要的 ,要让孩子找到做错事的原因,教育宝宝需要家长自己先有良好的素养,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现在分享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
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1学习压力重会影响身高
科学上早已得出了结论:一个人的身高主要是由遗传决定的,大概占70%,而后天仅占30% 。“因此家长应充分抓住那30%的机会 ,给孩子创造长高的条件。”王劲说,这“后天的机会 ”包括营养运动睡眠生活的环境等等。他告诉记者,许多家长忽视了精神心理因素家庭氛围对孩子身高的影响 ,比如儿童长期的心理压抑,或者家庭不和谐,父母离异,或者儿童受虐待等等 ,这些也会影响他的发育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孩子学习压力过重,很多孩子因此而睡眠不足户外运动不够 ,从早到晚以学习为第一任务,这种情况下,孩子也会在成长期影响发育。现在生活条件好了 ,营养也改善了,也没有疾病状态,为什么还是有一些孩子个子长得不够理想 ,甚至还没有父母高,可能就跟长期的缺乏运动缺乏睡眠压力过大有关系。”
营养能促进遗传潜力的发挥
遗传是不能改变的,那么在其他的外界因素上家长能否予以控制呢?王劲对记者说 ,遗传决定了我们的生长潜力,但是这个潜力能不能充分发挥出来,就决定于后天的一些环境因素 。后天因素中第一重要的就是营养,因为营养是生长的物质基础 ,所以给孩子充分合理的营养,是生长发育最根本的保证。孩子每天需要足够的热量和各种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维生素以及一些矿物质。这些营养素都存在于粮食蛋类肉类奶类以及蔬菜水果中 ,只有搭配最好的膳食才能帮助孩子生长 。
如何搭配?王劲说,一般来讲蛋白质是要充分保证的,每天摄入蛋白质不低于20% ,瘦肉鱼类大豆等可以补充蛋白质,特别对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尤为重要。同时,碳水化合物也是不可缺少的 ,这个主要来源于面类,就是谷类的食物。
他说,现在人有这样一个误区 ,就是觉得给孩子吃大鱼大肉就是营养,其实不是这样的 。如果每天的蛋白质摄入过量后,会增加肝肾负担,造成消化不良 ,反而影响孩子的食欲,同时营养过剩导致肥胖,肥胖过剩 ,本身可以诱发性早熟。“我们要粗细搭配,荤素搭配,不挑食 ,不偏食,更不要吃垃圾食品,比如我们常说的油炸食品 ,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运动与睡眠能让孩子长高
王劲告诉记者,家长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就是敦促孩子进行体育运动。“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前提下,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充分的发育 ,并增强体质 。 ”他说,运动虽然不能增加遗传所确定的身高,但是可以促进遗传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有研究证实,经常运动的人 ,要比不运动的人平均身高高2—3厘米,多的达到10厘米以上,因为运动不仅可以促进生长激素分泌促进新陈代谢 ,会增强食欲令孩子吃得好睡得香,而且还能促进骨骼肌肉的发育。所以说,运动是一个长高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而目前的大多数孩子都缺乏足够的运动。
王劲强调 ,除了运动外,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也十分重要。睡眠状态下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是清醒状态下的3倍左右,所以保证睡眠是有利于长高的 。而且这种生长激素分泌大部分在前半夜 ,所以孩子不能睡觉太晚。现在儿童期睡眠的时间跟年龄有关,不同年龄差异比较大。一昼夜睡眠时间1—3岁需要10—12小时,4—6岁需要10—11小时 ,7—10岁就需要10个小时,10岁以上的孩子不小于9个小时 。
拔苗助长的三大误区
王劲告诉记者,就孩子生长发育迟缓,许多家长走进了误区。第一个就是盲目等待。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晚长 ,“早迟都要长”,因而没有主动去发现问题并选择解决方案,从而耽误了孩子生长 。第二个就是 ,很多家长听信市场上增高产品的宣传,盲目选择和服用所谓的增高药,等到没有效的时候 ,才去找医生就诊,耽误了治疗时机,也浪费金钱。第三就是盲目就诊 ,很多家长不知道应该去哪看病,常常去找一些非正规医院的非专科医生就诊,造成误诊或错误的用药 ,耽误了时间,甚至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王劲强调,生长是遗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的生物学问题,对生长矮小的.问题 ,需要具体的分析。家长在发现孩子身高有别于同龄孩子后,应及时到医院咨询或者做相应的检查,在医生的帮助下制定出科学的治疗保健锻炼等方案 。
什么运动有利于小孩生长?
据专家介绍 ,有利于长高的运动,以轻巧的弹跳伸展运动最好。弹跳运动有跳绳跳远跑步等,有助于四肢的生长;另外就是伸展运动 ,如单杠引体向上悬挂式的运动等,可以促进脊椎骨和四肢的生长;另外还有全身性运动,如打羽毛球足球游泳等 ,有利于促进骨骼的伸展延长。专家称,一次运动不小于30分钟,最好在40—50分钟之间 ,一周不少于3次 。
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2影响孩子身高因素营养足不足够: 肥胖的孩子通常比同龄人高,所以,营养不良的孩子可以保持体重,但会比较矮。营养对孩子的成长模式有很重要的影响 ,摄取重要的营养素可以增强生长激素,并促进健康的骨骼和肌肉发育。荷尔蒙的因素:荷尔蒙失衡,包括甲状腺或生长激素水平低 ,往往会导致儿童生长发育不良 。如果荷尔蒙异常可以在限定的时间内治疗,那么孩子身高不会被限制,会有健康的身高。因为药物治疗:有时候长期服用某些药物也可能会阻碍孩子的生长过程 ,像是慢性的使用皮质类固醇,或其他治疗哮喘的药物。孩子健康状况:如果孩子有一些慢性疾病,像是未经处理的腹腔疾病、严重的关节炎和另一种形式的癌症 ,那么孩子的生长仍然会受到限制 。
因为遗传因素:当你的孩子有一些遗传性的异常,像是唐氏症 、特纳氏综合症、努南综合症,那么他可能会比其他家庭成员还要矮一些。其他影响因素:其他会影响到孩子生长模式的因素 ,包括了运动、睡眠习惯 、气候、饮食、环境污染和生理因素等等,这些都有可能会影响儿童的身高。孩子长高吃什么好可多食用鸡肉:鸡肉是蛋白质的食物来源,可以促进成长中的孩子,骨骼健康和肌肉发育 。摄取鸡肉可以帮助孩子的身体建立组织和肌肉的过程 ,轻松达到理想身高。可多食用鸡蛋:蛋黄和蛋白都含有很高比例的蛋白质,有利于孩子的生长。鸡蛋也是维生素D的食物来源,有助于帮助吸收食物中的钙 ,并促进骨骼健康发展。
可多饮用牛奶:牛奶中含有很高比例的蛋白质和钙,有助于帮助孩子的大脑健康和身体发育 。蛋白质有助于建立脑组织和肌肉,钙有助于骨骼发育。可食用全谷类:全谷物是膳食纤维 、镁 ,铁,维生素,和硒的极好来源 ,它们还含有丰富的热量,可以帮助提高孩子的身高。选择有益的粗粮,像是燕麦、糙米等 。可多食用大豆:在所有不同的蛋白质来源中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这有助于健康的骨骼和组织发展。你的孩子需要每天摄入50克的大豆来帮助获得高度。各种类的坚果:不同种类的坚果,像是花生、南瓜子 、亚麻子和杏仁都含有健康的脂肪、维生素、矿物质和胺基酸,有助于修复人体组织 ,促进健康的高度 。新鲜蔬菜水果:新鲜蔬菜水果对促进孩子生长发育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含有很高比例的纤维 、叶酸、维生素和钾,有助于孩子的骨骼和组织的发展。此外,维生素C可以帮助克服成长或荷尔蒙的问题 。孩子长高的穴位
揉腹: 爸妈每天轻轻地为孩子揉腹 ,顺时针1分钟,逆时针1分钟,可调理脾胃、补益气血。捏脊:孩子俯卧 ,背部裸露,涂抹适量滑石粉,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 ,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 ,拇 、食指前移,提拿皮肉,同时向上捻动,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穴两旁。每天睡前给孩子捏3—5遍 ,对调理孩子消化系统,增强抵抗力有好处 。搓脊柱:爸妈每天用掌心搓孩子的脊柱,从下向上5—7次 ,可振奋阳气。按压百会穴: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在两耳角直上与眉心向后的连线交叉点。每天按揉孩子的百会穴20—50次,可振奋阳气、扶正祛邪、清利头目。推三关:用食 、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300次 ,可调理脾胃 。拿三阳、三阴经:胳膊、腿的外侧为三阳经,内侧为三阴经。三阳经要从上往下捏,三阴经要从下往上捏 ,每天各3—5遍。揉涌泉穴:涌泉穴在脚底的掌心处,每天揉30—50次,可以补肾 。
提高用药依从性的方法有哪些
骨质疏松一定是钙质摄取太少造成的吗?错!骨质疏松是老年人的专利?还是错!老年人的钙质吸收能力下降 ,加上骨本流失速度快,原本就是骨质疏松的好发族群,但医师表示,停经妇女因雌激素减少 ,或是一般人不当使用药物,特别是滥用类固醇,也可能导致骨松提早报到 ,进而增加骨折甚至致死的风险,不可不慎!
药物暗藏骨松风险 类固醇占最大宗
人吃五谷杂粮,没有谁不曾生过病 ,一旦生了病,药物治疗常常是必要程序,但有部分药物可能蕴藏着造成骨质疏松的副作用。包括精神疾病可能用到的锂盐 、利尿剂、抗癫痫药物 ,以及内科医师常用的类固醇,都可能引发次发性骨质疏松,其中又以类固醇所占比率最高。
台北荣民总医院免疫风湿科医师陈玮升表示 ,类固醇是许多过敏、气喘 、类风湿关节炎和其他免疫过敏性疾病患者的第一线药物,需长期使用才能稳定控制住疾病,预防恶化或复发 。
然而,长期使用类固醇 ,除了可能造成血压上升、食欲增加、体态改变(中枢躯干肥胖 、水牛肩、月亮脸、水肿)、库欣氏症候群 、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胃痛 、胃食道逆流,以及少数患者可能有皮肤长粉刺、女性月经周期不正常等副作用,研究也发现 ,长期使用全身性的类固醇,可能对骨骼系统造成骨质疏松,以及肌肉纤维萎缩无力导致骨折。
类固醇该用则用 但需加强「保骨防跌」保健
类固醇有副作用 ,最好不要用?当然不是。陈玮升医师表示,每一种类固醇药物的剂量、效度和强度都不一样,虽然都有导致骨松的风险 ,但为了治疗已经存在的疾病,患者最好还是在医师的评估和建议下规律使用,千万不要把自己当作医生 ,感觉不舒服就加药量,好一点了就自行停药 。胡乱停药可能让原有疾病复发或恶化,日后需用更多的类固醇才能有效稳定病症。
有打过生长激素最后长高的案例吗
用药依从性:被忽视的非医疗问题
李先生的儿子患哮喘多年。李先生说,孩子从来不敢参加剧烈运动 ,失去了很多童趣不说,还影响了生长发育,个头比同龄的孩子矮了一大截儿 。李先生的儿子一直随身带药 ,当记者采访专家后告诉,那是支气管扩张剂,不是哮喘的预防药物 ,他大为惊讶。
去年底,一项对全欧洲哮喘患儿的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三年 ,他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用药依从性问题,高达38%的孩子没有科学规律地使用吸入性类固醇药物来控制哮喘。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防治中心陈育智教授指出,目前中国哮喘患儿不能正确用药以及对药品的依从性差是个大问题 。
医生要告诉家长——激素治疗是安全的
陈教授告诉记者 ,依靠药物完全可以早期控制哮喘的发作。记者看到去年修订的《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的工作报告》,明确制订了5岁以下和5岁以上哮喘儿童的阶梯式治疗方案。方案推荐轻度 、中度、重度阶段的患儿每天规则地吸入低、中 、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 。
陈教授指出,哮喘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病情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很多患儿对哮喘轻度发作常会耐受 ,而不易觉察。等家长及患儿听到“鼻句、鼻句”或高音调笛的呼气声时,中、重度哮喘可能已经发作了 。
翻开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儿童哮喘不同阶段的控制药物一览表,一大半都是吸入型激素类的药品。家长们禁不住联想起一些孩子因长期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引起发胖 、长不高的例子 ,而不愿意长期用激素。陈教授纠正了这种错误的观点,她说吸入型激素是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他们从1983年开始观察 ,在医生的监测下,正常的剂量100~400微克/日,使用3~5年 ,对儿童没有任何副作用 。只有长期、大剂量使用全身激素,小孩的发育才会受到严重影响,出现肥胖、矮小等现象。
医生要拿出时间——教会患儿正确用药
陈教授说 ,药品疗效的发挥必然同吸入工具、吸入方法紧密相。
目前已有多种干粉型吸入装置及不同种类储雾罐,供病人选择应用 。首都儿科研究所哮喘中心每年都举办学习班,编写指导书籍,教哮喘患儿和家长如何正确使用药品。
陈教授让记者尝试一种气雾剂。她要求先张嘴呼气 ,吸气的同时按下气雾剂吸入器,随着吸气药物到达气道,屏气十秒钟后呼气。操作完毕 ,记者根本没闻到药味 。陈教授说:“你吸药方法不正确,药喷在外面了。 ”原来使用这种气雾剂,需要正确用力和掌握吸气时 、
深呼吸和正确地屏住呼吸时间 ,6岁以上的儿童经认真训练后还不一定能掌握得好,4~6岁的孩子则要借助口含式储雾罐来吸入药品,4岁以下的孩子则应该使用带面罩储雾罐才行。
陈教授说:“让普通呼吸科或者内科医生掌握并教会患儿吸入疗法 ,是有些麻烦 。但这是医生的责任。近几年,治疗哮喘药物的选择余地越来越大,口服药物发展很快 ,白三烯类药物已经被证实可以代替低剂量吸入皮质激素用于一线预防性治疗,尤其对于年龄偏小的轻中度病人,用起来比较简便和容易被家长接受。我在各地讲课时经常告诉基层医生,你先给病人开两周的口服药 ,如果有效,家长就愿意用下去;如果无效,可以合用别的药或者采用吸入药物 ,这会提高患儿的用药依从性 。当然,这就要求医生能关注哮喘治疗方面的新技术新进展。”
医生要终生学习——随时掌握学科进展
陈教授指出,有些基层医生在哮喘治疗中习惯于使用短效β2激动剂等支气管扩张剂类、氨茶碱及全身激素 ,甚至用很多抗生素。其实如无合并感染,单纯过敏引起哮喘是不必用抗生素的 。而支气管扩张剂等缓解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不能起到预防治疗的作用。如果长期使用短效气管扩张剂 ,气管内β2受体功能和数量下降、敏感性降低,如有突发情况,极易出现气管痉挛。而现有新型长效β2激动剂长期与吸入糖皮质激素合用 ,可提高控制哮喘疗效,减轻吸入激素副作用 。
她说,儿童哮喘治疗,医生最头痛的是要面对病人依从性差等非医疗性的问题 ,治疗中特别强调病人教育,医生要熟悉治疗模式,要去说服病人。能不能说服病人 ,与医生的背景和经验有关。哮喘治疗知识更新很快,对一系列新药,如果医生心里没谱 ,就会很少用。而且,指导患儿用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解决,不愿费这么多时间的医 ,
干脆就对症治疗,使用扩张剂马上能立竿见影,待病人下次再发作就继续使用缓解药物 。
陈教授说 ,我国儿童哮喘的发病率约为3%,估计全国约有1000万儿童哮喘病人。在规范的治疗下,儿童哮喘95%以上可以控制得非常好,但目前绝大多数治疗并不规范。她提醒医生 ,治疗与效果的基本连接点是依从性,其中最中心的问题是处方药物适当的应用 。哮喘治疗不当可引起严重后果,无依从性治疗的成人哮喘比有依从性治疗者更容易发生气道梗阻 ,而小儿哮喘无依从性治疗已经与哮喘性死亡有关联,无依从性治疗还会影响哮喘治疗的费用。美国一项研究表明,加强儿科依从性干预计划 ,使每个参加的病人年平均哮喘保健费降低了数百甚至上千美元。因此,医生必须高度重视依从性问题 。
主持人推介:
归结起来,在从医生涯中永远保持对病人的爱心和继续学习的热情 ,这就是陈育智教授所提倡的医生职业必备素质。
客观地说,类似病人用药依从性差等“非医疗性问题”,虽然会直接影响疗效 ,但以往并未引起医生足够的重视,因为许多医生把它看成是看病 、开药以外的事情,而不是看成是自己的职责。在这一点上,陈教授的提醒很值得医生思考 。
同时 ,陈教授的另一个提醒也很有必要,那就是在解决病人用药依从性差问题上,医生除应加强正确用药指导外 ,还应关注专业领域的新进展,随时补充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让病人能够及时享受到更简便更有效的治疗。
王春林 ,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主任。
从事小儿内科疾病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诊治矮小问题、生长激素缺乏症 、肥胖症等内分泌疾病 。
在儿科看诊几十年,我的主要患者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虽然家长们带孩子来看诊的原因多种多样 ,但最被关注的还是身高问题。
一则真实案例:孩子检查一切正常,就不需要治疗了吗?
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去年8月份,一大早上有位妈妈带着她的孩子星星来看诊,她说因为工作忙 ,一直忽略了孩子的身高问题,孩子是有点矮,但她觉得再等等孩子总会长高的 。前一天星星回家哭说小朋友们都叫他“小矮人 ” ,她拿尺子帮孩子测量,发现5岁的星星身高只有103cm,感觉问题比较严重了。为此 ,星星妈妈一晚上都没睡好,赶紧带孩子来看诊了。
我查了一下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5岁男孩的平均身高为111cm ,星星的身高,正好在其同龄人平均身高的第三百分位 。我们为星星安排了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是特发性矮小 ,建议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妈妈表示不理解,她认为孩子吃得好,睡得好,各方面检查都很正常 ,那就说明没有病。既然检查显示生长激素不缺乏,等几年也许就长高了,没必要使用生长激素 。
其实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家长认为只有缺乏生长激素的孩子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不理解为什么孩子生长激素不缺乏还需要注射生长激素?由于家长的不理解 ,让一些孩子错失了长高机会,等孩子骨骺闭合后再后悔就晚了。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并非只有生长激素缺乏才需要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特发性矮小:生长激素不缺乏也需要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我们知道 ,除了先天遗传因素,饮食、睡眠 、运动等后天因素对身高的影响也很大,哪怕父母不高 ,好好发挥后天影响因素,也能让孩子获得满意的身高 。但如果孩子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数,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以下,说明孩子已经属于矮小范畴 ,身高已经落后得比较多,靠饮食 、运动、睡眠等身高管理手段已经很难实现追赶,需要使用药物进行干预治疗。
像上述星星的诊断情况 ,他属于特发性矮小,是指目前为止尚不能明确病因的矮小。特发性矮小是儿童期身材矮小的最常见原因,占所有矮小患儿的60%-70%左右 。从临床特征上来看 ,特发性矮小的孩子出生时正常,四肢和脊柱正常,身体比例正常 ,没有慢性器质性疾病,没有心理疾病,饮食上也很正常 ,做生长激素激发试验的话,生长激素分泌峰值在正常范围内。也就是说,孩子看不出异常,也检查不出任何病变因素 ,就是身高比同龄人矮小。
由于特发性矮小在临床上暂时还无法明确病因,不少家长就从字面上理解,认为特发性矮小不是病 ,抱着“晚长”“二十三蹿一蹿”的传统观念等着孩子蹿个儿,一直观望到十四五岁,甚至十七八岁 ,等孩子骨骺闭合了,才开始找治疗办法,但此时已经晚了。特发性矮小的孩子 ,不妨碍正常生活,但可能对孩子的精神和心理造成影响,比如矮小孩子可能会胆子比较小 ,社交上有一定的困难,会在就业、婚恋等事情上遭遇一些挫折,严重的话会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 。
当孩子因为个子矮来看诊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会安排做一系列检查 ,其中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是用于检查孩子的生长激素是否缺乏。但是激发试验只能反映生长激素分泌峰值是否正常,没办法反映生长激素分泌总量和生长激素的活性是否正常 ,更不能反应生长激素-胰岛素生长因子轴的功能是否正常。在特发性矮小的孩子中,可能有部分孩子属于生长激素分泌紊乱或是对生长激素敏感性不足,或者是生长激素转化为IGF-1时存在某种缺陷 。
对于特发性矮小的孩子 ,虽然生长激素不缺乏,但也可以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帮助孩子长高。2003年 ,美国FDA就批准特发性矮小为重组人生长激素的治疗适应症,补充外源性的生长激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孩子体内的缺陷,从而有效帮助孩子长高。
关于“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 ”这个话题的介绍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乐枫]投稿,不代表安福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nfuzx.com/cshi/202505-109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安福号的签约作者“乐枫”!
希望本篇文章《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安福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影响孩子长高的心理因素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