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 ,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 数学是科学性、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科学,学习小学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有人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习题是思维的磨刀石 ”是很有道理的 。因此,小学教师对发展学生的智力是肩负重任的。
一、用口算训练发展学生的智力
在口算基本训练中要防止死记硬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利用意义识记、熟记口诀。例如,有一个一年级学生很快就熟记了20 以内进位加法表,他并没有去熟读全部加法表 ,而是先记住“对子数”(如6+6=12 、7+7=14、8+8=16、9+9=18)然后根据推理方法推出其它加法表,如7+8=?先想7+7=14,因为7+8 比7+7 多1 ,所以7+8=15,又如6+8=?先想6+6=12,因为6+8 比6+6 多2,所以6+8=14 ,这样就在熟记加法表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因为学生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大大缩短熟记口决的时间 ,提高了练习效率。从这里可以看“双基”与“智力 ”两者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二 、用新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
新授知识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一环,也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环节 。新授知识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讲解要生动有趣 ,善于提出思考性问题,充分运用直观教具,注意边讲边练。这些做法都能发展学生智力 ,我们应该继续运用。
例如“发现法教学”就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 。
发现法教学又称问题教学法。这种发现教学法是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这种教学法的一般过程是:a、提出问题,b、让学生根据教科书或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学习和体验 ,c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解决问题,自己发现数学的法则和规律 。这里举个课堂实例说明一下:
例如教学长方形面积时:
课前,每个学生用厚纸,预先做好30 块面积是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课上 ,先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练习纸,上面印有各种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图形。教师引导学生用l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一块一块地摆,直接度量练习纸上各种长方形图形的面积。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一块一块摆固然能测量长方形的面积 ,但是太麻烦了,而且图形大了,如操场、教室、田地等 ,我们能一块一块地去摆吧,能不能想出另外的办法呢?”问题提出后,少数优秀生立即举手 ,这时不要他们急于回答,要求大家先认真阅读教科书,然后指名学生回答 。
学生:测量长方形面积只要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就知道了。 师:为什么呢?
学生:因为一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它的长和宽所含的厘米数的乘积。
师:能不能写出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呢?
生: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
又例如教学三步复合应用题时:
例题是:“开挖一条水渠长500 米 ,每天挖50 米,挖了4天,余下的要5 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 ”
教学时 ,教师先不直接讲解这道题目,而是引导学生先回答如下几道题目:(1)开挖一条水渠长500 米,已经挖了200米 ,还剩多少米?(2)每天挖50 米,挖了4 天,一共挖了多少米?(3)开挖一条水渠长500 米 ,每天挖50 米,已经挖了4 天,余下多少米?(4)开挖一条水渠 ,剩下300 米,计划5天挖完,平均每天挖多少米?把这四道题目同例题比较 ,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这道例题的解题方法。这个办法好比教师做好铺路架桥的.工作,由学生自己走到目的地。
发现教学法是国外兴起的,从国外的资料来看,他们在运用此法时 ,有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和教科书作用的倾向,我们运用时必须注意这个问题 。要做到:
1 、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观察、探讨、尝试。教师只有不断摆出“问题”,学生才能去“思考 ” ,没有“问题”,当然无从思考 。学生初步“发现”结论后,都是仍要系统地归纳小结 ,以便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运用发现法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设计问题,不能过难 ,也不能过易,过难过易,都会使学生失去发现的兴趣 ,其次,教师必须给学生创造解决问题的情境,同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推进一步;所“发现 ”的数学结论 ,必须是学生自己经过一番努力亲自获得的,而不能由教师包办代替 。
2、要充分发挥教科书的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后,不能叫学生盲目去思考 ,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上自己去“发现”结论。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学能力。
3 、要面向中下水平的学生,不能急于求成 ,满足于优秀生的“发现”,应该帮助中下水平的学生去“发现” 。
4、要充分注意直观教学,让学生根据教具或图形进行观察分析 ,多动脑,多动手,以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
5、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能发现问题也是积极思维的结果。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允许学生提问,不要怕“乱套 ”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引进更广阔的领域,从中培养他们质疑的能力。当然 ,运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远不象我们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 ,按照教师预计的程度,一步一步往前走。现在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结论就可能是多样的 ,课堂的气氛,随着问题的出现,也会有波动 ,这就要求教师的知识面要宽,方法要灵活,思维要敏捷 ,既不要怕“乱套”,又能按预计目的,掌握教学进程 。
数学对于幼儿智力发展影响
培养孩子抽象性思维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比如语文 ,幼儿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只要有一个语言环境,就能学习好。幼儿园时期 ,孩子由于年龄小,思维虽然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的动作和形象的束缚,但已经开始了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时期 ,对于某些具体的问题或情境,具体形象思维逐渐取代直觉行动思维而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特点,同时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早期的数学学习能促进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帮助其思维方式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
培养孩子逻辑性思维
幼儿园的处于三到六岁,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数量估算能力,只不过合理估算的水平较低。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幼儿园小朋友会逐渐懂得用数学的逻辑来解决问题,数感发展和数量估算能力都会在学习中提高。比如教儿童理解“7可以分成几和几”,一般都会引导他们将7个苹果分给爸爸和妈妈,看看有哪些不同的分法 ,在学习数学之前,很多儿童都感到为难,因为7只苹果无法平均分配 ,于是就分给爸爸和妈妈各3个,还剩1个则放在一边 。这个时候儿童的大脑里面没有任何逻辑性思维,他们考虑的仅仅是自己分得是否公平 ,这是一件现实的问题。 在学习了数学之后,儿童思维的抽象性也会逐渐发展起来,经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后来儿童学习之后会明白 ,不论是分7个苹果 、7个桃子、7个玩具还是其他7,他们不会单独将这些看成是不想关的操作,而会看到它们在本质上的共同点 ,即遇到是分7个东西,儿童都知道怎样分了。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不仅理解了数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
培养孩子空间想象能力
幼儿的数学学习中 ,主要是识图能力、画图能力 、识符和画符能力的培养。这些学习都会不自觉的扩大孩子感知力,观察力,培养他们空间想象能力。比如让孩子画一个桌子 ,孩子会在脑子里想到自己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桌子,通过“实物比较 ”,然后自然的灰构建一个桌子的形象 ,在笔下画出他所想象到的`这个桌子 。
幼儿园数学教学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的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才能适应新行式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 ,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 ,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 、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 、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 、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 。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 、积极参与等方法 ,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 、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 ,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 ,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 。
三、教师应为幼儿安排 、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 、宽松的学习环境 ,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 ”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 。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 ,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 、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
一、建立融洽的师幼关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有了良好的师幼关系,教师的主导性与幼儿的主体性便得到充分发挥 ,幼儿就能信心百倍地学习,在学习中也就富于探索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效率肯定会明显提高。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对幼儿倾注爱心和热情,提出合理的目标和要求,对他们寄予热切的希望,就会出现“皮克马利翁效应” ,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对教育对象一视同仁,在给能力较强的幼儿“锦上添花”时,一定要注意为中间生和弱势群体“雪中送炭 ” ,使其向优等生转化。幼儿由“亲其师”“敬其师”到“信其道 ”,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学习。
二、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
教师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 ,哪一年龄段的幼儿喜欢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某一活动该采用什么样的操作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 。如幼儿智能学具 、多功能插板、珠算器、插塑雪花片 、沙盘教具、游戏卡、圆点卡等操作材料颜色鲜艳,很受幼儿的喜爱。教师要多下功夫 ,巧选材料,为幼儿制作出适合其特点的操作材料。同时,在提供材料时 ,要注意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在数学教育中提倡玩中学,提供材料要把玩具 、材料一体化,从而体现游戏、学习一体化。比如:提供数学竞赛游戏材料 ,用接龙游戏卡片,在接龙游戏中进行数序练习;用分类盒进行物体分类操作学习;用易拉罐做算式滚筒,进行加减运算练习等。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要做到种类多、数量多 、有层次 。
三、教育形式和方法要求与幼儿的生活更为贴近
儿童的发展是分阶段实现的 ,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儿童都以他的生活为基础而形成他自己的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方式。个体从出生起就置身于充满形状、大小、数量 、位置等等关系的数学世界,在和这样的世界打交道的过程中 ,他们建构着自己的认知,实现着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因而只有贴近幼儿生活内容的数学教育才容易为幼儿理解和接受 。
关于“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恨蕊]投稿,不代表安福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nfuzx.com/cshi/202505-2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安福号的签约作者“恨蕊”!
希望本篇文章《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安福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