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有关巫术 ”话题很是火热 ,小编也是针对有关巫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
从巫术的性质角度 ,可以把巫术分为黑巫术和白巫术。黑巫术是指嫁祸于别人时施用的巫术;白巫术则是祝吉祈福时施用的巫术,故又叫吉巫术。
从施行巫术的手段角度,巫术又可分为两类 ,一为摹仿巫术,另一种叫接触巫术 。
摹仿巫术
一种以相似事物为代用品求吉或致灾的巫术手段。如恨某人,便做人形,写上该人的生辰八字 ,或火烧或投水,或针刺刀砍,以致那人于死地。从性质上讲 ,这属于黑巫术 。再如小儿常常落井,为避灾,常做一偶人代替小儿投入井中 ,这种行为称作破灾破煞。在上古生产习俗中,稻花开始,男女相会于田 ,以促进稻谷结穗。人若生疮,画在植物叶或黄纸上,便可移走病患 ,也叫摹仿巫术。白云观里拴娃娃 、民间的 “偷瓜”等祈子习俗 。
接触巫术
是一种利用事物的一部分或时事物相关联的物品求吉嫁祸的巫术手段。这种巫术只要是接触到某人的人体一部分或人的用具,都可以达到目的。如某人患病,在病人病痛处放一枚钱币或较贵重的东西,然后丢在路上任人拾去 ,于是任为病患便转移到了拾者身上 。放碗、姜原履大人迹生周始祖弃都是接触巫术。过去害人的黑巫术常常搜集不和睦人的头发、胡须 、指甲以及心爱之物,以备加害对方。小孩子的名字也不能随便告诉别人,否则便要受制于人 。
在凉山彝族 ,奴隶主发现奴隶逃走,除派人寻找外,还要请巫师施行巫术 ,方法是把奴隶丢下的破衣片招来,放在石磨内磨,由于布片不易磨下来 ,便认为奴隶也必然在山间转来转去,找不到逃生的路;奴隶为能逃出虎口,也以巫术对抗 ,一般在逃走时,背一小扇石磨,顶在头上,这样奴隶主磨的布片就会很快掉下来 ,自己也能逃跑成功。
黑巫术
通常以诅咒和巫蛊为主。寻求黑暗或邪恶的力量惩罚施术者的仇人,不过一般要付出同等的代价 。例如:普通人使用诅咒时,一般使用自己的血作为媒介召唤恶灵/邪灵 ,如果诅咒成功,施术者必须以自己的生命力(灵力)作为诅咒的力量来源。否则诅咒将无法进行,甚至招来的邪灵还会反噬施术者。
多用于对复仇人或报复他人 ,亦可用作治病、诛邪、对抗黑巫术的咒语等 。行巫的巫师也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历代相传,由老巫师传授;另一种是所谓神灵在梦中传授的巫师 ,称为梦巫。巫蛊娃娃便是黑巫术中,用来报复人的一种手段。与黑巫术相对的概念是白巫术。
随着人类文明的兴起,尤其是城市的形成 ,人与自然日渐分离,一种新的精神亦出现,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的情形,在城市里比任何一个地方更激烈 ,人类开始发展他的野心和侵略性,只有骑到别人头上,自己才可以出头 ,在这种情形下,巫术变成个人事斗的恐怖工具,成为人所惧怕的黑巫术 ,巫术至此亦为大多数人唾弃 。
黑巫术,在所有的黑魔法中最为黑暗的毫无疑问的非死灵术/通幽术(Necromancy)莫属!而且也是最丑恶和最令人厌恶的魔法仪式之一。Necroma ncy一词出于希腊文,意即死亡和超自然的神力。而死灵术本身是指古代与死亡世界沟通的一种方法 。死灵魔法可以追述到古波斯、希腊、罗马和中世纪的巫师。死灵术可以分为两个支派:一派召唤和支配鬼魂(死灵派) ,这派比较常见;一派掌握死尸回魂大法(死尸派),而两派都与被禁的黑魔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死灵派通常以开坛和符咒来作法,而死尸派通过掘尸和盗墓从而获得所需要的恐怖黑色魔力 。死灵师通常被恐怖的死亡所包围 ,他们身穿从死人身上偷来的衣服,沉思着死亡的意义…
如果没有在灵魂和死亡的知识上有一定程度的造诣,是不可能明白死灵术的奥秘的,而且如果贸然从事 ,后果是很危险的。由于在一般情况之下,死人是不会返回人间的(不论是以实体或鬼魂),如果真的发生上述情况 ,那一定是因为有非常特别的原因。如果一个活人想与另一个世界建立联系,支配灵魂但却不顾死者的请求的话,那就要小心学习黑魔法中有关的知识 ,以免反倒成为怨灵手下的受害者!
最初,那些与死灵沟通的人多是出于谋利的动机 。因为大家都认为死后是可以无所不知和无所不见的,所以死灵师召唤死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雇于那些想知道宝藏位置的人 ,而这些召唤仪式通常都在人死后1 2个月后才进行,因为民间相信在人死后的12个月内,灵魂一直都在墓地附近徘徊 ,不能见到活人想见的东西。但太老的尸体通常是不会被选择的,因为就死尸派来讲,太烂的尸体是不能清楚回答问题的。到后来,死灵师开使召唤死灵和尸体用来攻击他人 ,这些多发生在古埃及和希腊 。
由于出于以上的目的,所以通常都要抑制死灵的怨气,而这样做是需要特别的魔法帮助的 ,这些通常只有很有经验的巫师才能做到。在英国的巫师古籍中曾有死灵师在死尸胸部画上符咒施法的记载。有时,死灵师更需要召唤一些强大的魔神来保护自己或驱使死尸和鬼魂服从自己。在古希腊咒文中记载着死灵师曾召唤过哥尔(K ore)、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 、厄里斯克革(Ereshkigal)、阿多尼斯(Adonis)、赫密士(Hermes)和托提(Thoth)来保护自己和控制死灵 。而在罗马的戏剧中,对死灵仪式的描术还包括烧烙和歃血。在另一些仪式上 ,死灵师会吃象征着海克特(H ecate-巫师的守护神)的狗肉;还吃未腌过的和未发酵的黑面包 、未发酵的葡萄汁,这些象征着腐烂和死亡。
在欧洲大陆,对死灵魔法仪式的要求就更加严格了 。仪式的地点通常被小心地指定在一些荒废的十字路口、地下室、废墟 、人迹罕至的森林或枯萎的灌木丛中。一但决定了仪式的时间 ,一些像征力量的同心圆和难以形容的符号便被画在场地中,并冠以神圣的名字。
这些圆圈都是被魔力诅咒过的,而死灵师的助手就站在圈子的中央 ,并用魔法保护起来 。最后,死灵师权仗在手,作法召唤阴间的灵魂。如果作法成功,死灵从法阵中出现 ,死灵师要面对死灵们无法忍受的尖叫和恐怖且无法听懂的怨语…有时,强大的死灵更加以怪兽的形态在圈中狂啸,威胁着要把死灵师撕成粉碎!当死灵最终屈服在巫师的脚下时 ,通常会变形为裸体的幽灵,然后回答巫师的提问和要求。
当降灵会结束的时候,死灵通常会消失于硫磺的毒雾之中 ,而死尸则要由巫师用生石灰烧掉 。在这之前,死灵师务必留在圣圈之中,如果非要离开的话 ,一定要再举行一些其它的仪式才行。死灵师还要在仪式前后除去所有该地的花草,并烧掉它们,再将其灰烬深埋在该地。整个仪式都充满了恐怖的危险 ,最轻微的失误也会导致死灵师的死亡,甚至灵魂上的永久创伤…1 7世纪时,名及一时的埃及死灵师和预言家齐严刚及(Chiancungi)就是因为心急离开了圣圈而被怨灵碾得魂飞魄散…
教堂派死灵师,一个黑魔法中很特别的支派 。该派死灵师用的是很奇特的黑魔法。相传在午夜时分 ,该派死灵师会在墓地吟诵黑暗诗篇:「亡灵复活近我身」然后分散进入教会墓地。在召唤时,他们会哭唱:「E go sum te peto et uidere queo」,而在退散时 ,他们会命令道:「回到神所指定的国度吧」。
以下是史上最伟大的教堂派死灵师:约翰.帝依博士(Dr. John Dee)和他的助手:爱德伍德.凯尔雷(Edward Kelley)的一段描述:当助手用火把照亮了死亡的仪式的时候,博士站在墓地里,手持权仗并同时读着咒语 。在火光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具刚刚被召唤的死灵在白布中颤抖着…而另外两个巫师则在圣圈中暗吟着保护自己的咒语 ,隐约听到一些天使的名字:「拉斐尔(R aphael)、拉依尔(Rael)、米拉顿(Miraton) 、泰米尔(Tarmiel)、雷克斯(Rex)…」…
另一位史上最著名的死灵师是因达尔(Endor)。在圣经中记载了他曾经为扫(所)罗王召唤死去的预言家撒母尔(Samuel),而预言了扫(所)罗王的灭亡。
另外在1世纪的希腊,有著名的死灵师阿波罗尼俄斯(Apollonius)和泰安那(Tyana) 。
16世纪的英国 ,有上述的约翰.帝依和他的饭桶助手爱德伍德.凯尔雷。
在17世纪的法国,有伟大的埃利法斯.利维(Eliphas Levi)。他曾试图召唤伟大的阿波罗尼俄斯,但却被阿波罗尼俄斯的灵魂所震慑! --
对死灵师而言 ,数字9和13是极具意义的 。9代表了在古信仰中,灵魂由生到死所要通过9个领域。13则代表了耶苏的最后晚餐及其复活。
在巫毒教中,尸体被复活时是以巴隆.撒麦迪(Baron Samedi,衣衫褴褛的丧尸之神)的形态出现 。在海地 ,死灵尸是以奈布爸爸(Papa Nebo,死亡之父)的化身来主持仪式的,在仪式中 ,以白腊滴在尸体的脚、唇,死灵师身穿僧袍,头戴银帽 ,奈布爸爸的符饰挂在十字架上。当巫师的僧袍和帽子振动时,证明已唤醒巴隆. 撒麦迪,仪式也作成功。
之所以死灵魔法为人所唾弃 ,除了其目的不正之外,最令人法发指的是,在仪式中 ,多要用死尸来作施法所用之物的原料 。而且死灵魔法相信,在暴力中死去或是夭折的死尸是最好的药引!因为他们认为这类死人有更多未用的灵力。在古北欧人的巫术中,最强的死灵师甚至可以令刚死在绞架上的人复活!1 6世纪的宗教审判官保罗斯.格瑞兰迪俄斯(Paolus Grillandus)曾记载着:「死灵师用一些烧焦了的死尸碎片,尤其是那些吊死和受辱而死的人…用小块指甲或牙…头发 、耳朵或眼睛…肌肉、骨头或鲜肉…」更有一些死灵师有食尸的行为 ,尤其奢食未受洗的婴儿。所以在当时有很多坟墓被盗。而史上最出名的有关案件是爱尔兰女死灵师-爱丽丝. 吉蒂勒(Alice Kyteler)她因为偷掘和使用死尸的头发和头骨而被起诉,俱说在死尸头上长出的苔草对死灵师是十分珍贵的…
在16、17世纪掀起的猎巫运动中,大量的死灵师也不可避免地成为被猎的目标 。教会高喊他们是魔鬼的仆人 ,而圣经中有关因达尔的描写更证明死灵师是毁灭的象征。而死灵师们则一直争拗着亡灵和魔鬼的区别。经过几世纪的抗争,死灵师们终于演化成今天的通灵师,从而避过了宗教上的迫害 。不仅如此 ,通灵师们在媒体的宣染下,更进一步被人所崇拜和接纳。近代比较著名的通灵师有乔瑟夫. 格兰威尔(Joseph Glanvill)、法兰西斯.冯.海尔墨特博士(Dr. Francis van Helmont) 、亨利.摩尔博士(Dr. Henry More)、罗卜特.波伊尔(Robert Boyle)等。
白巫术
通常以赞美神明和向神明祈福为主 。寻求光明或善良的力量帮助别人,不需要付出任何太多代价。例如:使用特殊材料为他人祈福时 ,只需要向神明告知目的并献上贡品祭祀即可。在祈福结束时,向神明答谢就可以完成祈福 。
白巫术是巫术的一种,即普通人民求晴、祈雨 、驱鬼、破邪、除虫 、寻物、招魂 ,甚至使不孕妇女生子,使没有感情男女相爱的巫术。是相对于黑巫术而言的。
白巫术从主观上是想在神秘的环境中预占到未来的情况,或采取有效的方式治愈病魔,给人以健康 。卜筮巫术是商周时最常用于诊疗活动的巫术。除此之外 ,还有:
1、禁咒。在施行一些巫术前,要配合以语言,如咒枣治疟之术 ,其方式与敬重鬼神恰恰相反,而是以语言配以模仿巫术活动进行,禁咒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 ,对鼓舞病人的勇气,增长信心可能有一定作用。
2 、祝祭 。是期望得到天帝、祖先和神灵的保护,有一定的精神作用 ,《史记》载:“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爪),沉之河 ,以祝于神……成王病乃瘳。”
3、祝由。它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并辅以一些仪式的祛除病邪的巫术,《素问·移精变气论》说:“余闻古之治病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也 。 ”可知祝由治病的巫术古已有之 ,行术者与患者都想通过祝说病由而使病邪解除,具有心理治疗的某种成分。
4 、禹步。相传大禹本人常主持祭祀、占卜活动 。《禁经》受禁肿法中说:“五日旦即作法禹步法,闭气握固 ,若治病时,作想此手作热铁,义想前人病如雪 ,手著病(处)即散。又治病时常在病人生气上,若病人头上有浮肿,不得顿治使尽即伤人 ,当留少许明日更治。”关于禹步的使用,尚有三、七、九步之区别,并记载与呼吸相配合的方法 。禹步之法是逐渐形成的 ,但与夏 、商、同时期的传承是分不开的。
5、祓除 、傩舞及桃茢。这些均属于行为巫术,《周礼·女巫》“掌岁时拔除衅浴 。”这种洗浴、清洁身体,在巫术观念中,认为可除灾灭病 ,特别是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涤妇女身上的不洁,名曰洁身洗垢,其目的为驱鬼求育。
傩舞之风 ,在周代颇盛,大傩是在腊月前驱逐疫鬼的一种巫术活动,用以驱除疫鬼 ,故名打傩,或驱傩。
桃茢是用苕(芦苇花)作的桃木柄扫帚,古人认为它有驱赶魔鬼邪恶及疫病的作用。
6、卜筮测疾病 。卜辞中诊断最灵的莫过于对妊娠和产期的推断。《易经》中关于“无妄之疾 ,勿药有喜。 ”“损其疾,使遄有喜,无咎 。”都是对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
祈求帮助
指人们以一定方式 ,欺祈求自然力或鬼神来帮助自己实现某种目的。如汉族求雨,多拜龙王,拜祭不成时,便要施巫术 ,逼迫龙王下雨 。如抬龙王游街,曝晒龙王,把井水掏干等等。
招魂
用巫术把失落的灵魂招回来。它不仅限于人自身 ,也适用于动物 、植物 。如基诺族为谷神招魂,苗族为牛招魂,汉族小孩病了 ,往往以为是灵魂失落在村外,妈妈则要拿着小孩的衣服去村外呼喊小孩的名字,为其招魂。彝族也有为出走多年或客死异乡的长辈招魂的习俗。由巫师主持 ,往往站在高山上,望着死者出走的方向,呼唤死者的名字 ,一面用麻线佯占死者的灵魂回来 。壮族、毛难族等民族还有为亡人、情人招魂的巫术。一般小伙子多请女巫,巫师头蒙被单,请神附体,不久她即进入昏迷状态 ,宣布魂已附体,于是女巫便代表男子的情人,与男子对歌 ,倾吐衷情。
诅咒
它是借助语言的魔力,达到加害对方的目的。最常见的形式是面对面的诅咒,不得好死 、千刀万剐等等 。更多的是通过诅咒对方的名字达到巫术的目的。傣族有一种 “放罗”巫术 ,目的是挑拨别人夫妻关系,自己好插足。做法是从夫妻家坟地的篱笆上取二片竹,刻上:“你两胸上长刺 ,不能彼此拥抱,只能象隔河相望一样”,然后放于对方竹楼下 ,认为三天内就会夫妻失和 。在东北汉族和满族地区过去有一种蒸猫诅咒,如失者发现某人偷了自己的财物又据不承认,失者就将偷者的生辰八字、姓名写在纸上,与一只猫一起放在蒸笼内蒸煮 ,猫在笼中挣扎惨叫,失者便诅咒偷者也象猫一样,不得好死。
驱鬼
是对鬼施行的一种攻击性巫术。在生产、建房 、治病、丧葬中经常使用 。这是民间巫师的最主要的工作。凉山彝族毕摩为病人治病时 ,让病人坐在门口,头顶一个竹簸箕,毕摩大叫 ”把害人的鬼抓住 ,快抓住他“,同时命助手持锹把火塘灰撒向病人头,利用灰把鬼赶走。彝族另一种巫师苏尼在驱鬼时 ,在火塘边摆许多树枝贡品,他绕火塘而行,一边敲羊皮鼓 ,一面请各位山深神降临,随后突然把一个陶罐口打开,说:“把鬼捉住了快放在陶罐里”,说完立即把口封住 ,并喊:“害人的鬼,我要烧死你!”说完,苏尼把陶罐中鬼倒进火塘 ,并说:“鬼阿,你等着吧,到竹筐能盛水时 ,你再回来 。 ”还有:纸船明烛照天烧、婚礼上用箭射新娘、迈火盆等等,汉族的驱鬼巫术后来许多被道教继承下来。符 、剑、印、镜是道士的主要驱鬼工具。驱鬼巫术也适用于凶死者 。黎族对凶死者最为畏惧,送葬时必须举行复杂的仪式:必须走弯弯曲曲的路 ,使凶死者的灵魂谜途难返,下葬时还要以巨石压尸,或以木桩钉尸 ,目的是让凶死者的灵魂永远不能返回家园,否则就会扰乱家人。
避邪
是利用一定的物件来防止邪鬼来犯,是一种消极巫术。避邪物一般装饰在建筑物上 、交通工具和生产工具上,也有佩戴在身上的。普米族在门或墙上印有许多石灰手印纹 ,据说这是一种打各鬼的姿势,鬼会见而生畏 。在门楣上挂刀、剑、锯 、羊角等也可避邪。鄂伦春族在 “仙人柱上悬挂野猪牙、熊鼻;侗族在门上挂狗头,以狗护家。苗族在门上挂有米筛和渔网 ,认为米筛象征眼睛多,能识破鬼的行踪,鱼网则是捉鬼的工具 ,鬼见了便会避而远之 。图腾也是一种避邪物,彝族多在门上画一只虎。我国西北和欧洲地区常常挂马蹄铁。汉族的护身符、门神镇宅宝剑等都是避邪物 。
巫道,在民间 ,有溶巫道佛于一体的教派,其以太上老君为教主,教派分“道法二门” ,以巫法主其内 、道法主其外,吸收巫道佛三教的思想,具有深厚的古代巫道承传。
巫出现在中国的历史是很久远的,在原始社会时 ,由于人类所认识的知识比较少,对这个社会中出现的某些状况不了解,把自然界的打雷、闪电、下雨 、火山喷发、地震等现象误以为是某个神仙在发怒 ,整天诚惶诚恐,怕天神一个不爽就降灾患于身上,就如同疾病、瘟疫等。
所以原始人类就把某些东西用来参拜 ,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是神的化身,神是由这些东西衍变而成的,也就由此而产生了“图腾崇拜” 。崇拜就有某些仪式 ,通过这些仪式,人们向神表达自己的虔诚之心,也表达了自己的某些愿望 ,比如生子、长寿 、希望风调雨顺以求获得丰收等等愿望,而有仪式就得有个领头人,通过这种人,组织各种仪式 ,把众人的愿望传递给神,这类人就被称为“巫 ”。
巫的权力很大,因为他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介 ,能够知晓神的旨意,这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可以说如同神的化身了 ,是神在人间的代言人。因此巫掌握着祭祀、医治、部族历史传承等权力 。
晋唐之际,由于文人或道家的参与和整理,并大量吸收佛教经籍理论 ,使原来巫道一体的宗教形态呈现理论化现象,道教从而与巫教产生了较大的距离。道教从此升上上层统治阶级庭阶,而巫教却在民间潜流不息。
由于历史上统治阶级以正统的立场对巫术与“*祀”加以禁绝 ,使巫教的生存变得十分艰难,于是,巫教(巫法)开始寻求生存和出路,首先就是与道教靠拢 ,使民间也认同它们同属于道教。如此发展下去,巫道逐渐产生结合,而成为既巫既道 、内巫外道之“道法二门”之巫教形态 。首先 ,巫教要将道教的祖神太上老君认定为自己的教主,以证实巫教也属于“老君教 ”或“老君门下”。于是根据老子的传说编译了太上老君的出身,以为巫教之成为道教张本。除了搬来太上老君 ,同时也将张天师、三清、三元 、三官、五岳、四渎 、玄天上帝以及许多道教神都搬进巫坛,并以“太上五灵老君”或“太上三元心正法 ”、“太上五雷紫微雷霆法院”等名目标榜之,并大量吸收道经之《太上说常清净经》、《太上玄天妙经》 、《太上紫微宝忏》、《太上老君星夺宝忏》、《三官经》、《天地水三官消灾无罪忏》 、《十一大曜》、《南斗经》、《北斗经》等等经忏 ,以道教之科仪充实于巫道坛中 。
部分内容引自《共生文化圈之巫道文化形成探讨》(叶明生)
白巫术从主观上是想在神秘的环境中预占到未来的情况,或采取有效的方式治愈病魔,给人以健康。卜筮巫术是商周时最常用于诊疗活动的巫术。除此之外 ,还有:
1 、禁咒 。在施行一些巫术前,要配合以语言,如咒枣治疟之术,其方式与敬重鬼神恰恰相反 ,而是以语言配以模仿巫术活动进行,禁咒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对鼓舞病人的勇气 ,增长信心可能有一定作用。
2、祝祭。是期望得到天帝、祖先和神灵的保护,有一定的精神作用,《史记》载:“初成王少时病 ,周公乃自揃其蚤(爪),沉之河,以祝于神……成王病乃瘳 。”
3 、祝由。它是以语言为主要手段并辅以一些仪式的祛除病邪的巫术 ,《素问·移精变气论》说:“余闻古之治病者,唯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也。”可知祝由治病的巫术古已有之 ,行术者与患者都想通过祝说病由而使病邪解除,具有心理治疗的某种成
分 。
4、禹步。相传大禹本人常主持祭祀、占卜活动。《禁经》受禁肿法中说:“五日旦即作法禹步法,闭气握固,若治病时 ,作想此手作热铁,义想前人病如雪,手著病(处)即散。又治病时常在病人生气上 ,若病人头上有浮肿,不得顿治使尽即伤人,当留少许明日更治 。 ”关于禹步的使用 ,尚有三 、七、九步之区别,并记载与呼吸相配合的方法。禹步之法是逐渐形成的,但与夏、商 、同时期的传承是分不开的。
5、祓除、傩舞及桃茢 。这些均属于行为巫术 ,《周礼·女巫》“掌岁时拔除衅浴。”这种洗浴、清洁身体,在巫术观念中,认为可除灾灭病 ,特别是利用春天的桃花水洗涤妇女身上的不洁,名曰洁身洗垢,其目的为驱鬼求育。
傩舞之风,在周代颇盛 ,大傩是在腊月前驱逐疫鬼的一种巫术活动,用以驱除疫鬼,故名打傩 ,或驱傩 。
桃茢是用苕(芦苇花)作的桃木柄扫帚,古人认为它有驱赶魔鬼邪恶及疫病的作用。
6 、卜筮测疾病。卜辞中诊断最灵的莫过于对妊娠和产期的推断 。《易经》中关于“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损其疾 ,使遄有喜,无咎。 ”都是对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 。
苗族的风俗习惯
祝由,也称:祝由术、祝由科、咒禁科 、书禁科、祝由十三科、中医十三科 、天医等 ,是在《黄帝内经》成书之前,上古真人所创,用符咒治病的方法。
祝由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上卷 ,素问篇,第十三章------移精变气论: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 ,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 ,何也?”
后世中医有祝由科,借画符等形式改变影响病人的心理和气场,对某些疾病有良好的效果。
基本介绍 中文名 :祝由 说明 :上古真人用符咒治病的方法 最早记录 :黄帝内经 所属 :祝由科、咒禁科 简介,起源,治病原理,治病方法,要求,对医师,对病员,祝由,禁法,符图,咒法,相关典籍,历代套用,分析, 简介 古代多设有祝由科或咒禁科等 。名字理解:祝 ,敬祝,有恭敬之意。意思指恭恭敬敬讲解说道的意思。不但是给人、给病,也给自然万物 ,包括中医所讲的神 。由,疾病产生的原由 、来由。合起来讲,就是恭敬查明病人患病的原因 ,疾病的由来,恭敬地运用祝由之法,通过药、咒、法术 、心理工作等办法,化解病人的疾病。看了一些祝由治病的病例 ,觉得祝由的祝字,实际上是一种道法 。肯定用的也是另一种治病的道。正宗的祝由,和巫婆神汉完全是两回事。这是要细细分辩的 。正如假中医和真中医的区别。 起源 祝由之法 ,即包括中草药在内的,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祝”者咒也,“由 ”者病的原由也 。“祝由”的概念很广 ,包括禁法、咒法、祝法、符法等,并非仅仅祝其病由而愈其病。有些病原因已明,可是祝之不愈 ,这说明祝法不起作用,就要改用禁法,或符法 ,或配合药物治疗。 祝由一词,见于中医经典《内经》。如《素问·移精变气论》:“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毒药不能治其内 ,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 、《灵枢·贼风》:“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 ,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矣。 ”及《灵枢·官能》:“疾毒言语轻人者 ,可使唾痈咒病。” 《说文·礻部》:“祝,祭主赞词者 。从示,从人、口。一曰从兑省。《易》曰:‘兑 ,为口、为巫 。’”《玉篇·礻部》:“祝,祭词也。 ”《尚书·洛诰》:“王命作册,逸祝册。”孔颖达疏:“读策告神谓之祝 。” 由此可见 ,“祝”有三义: ⑴ 祭主赞词者:祭祀时司祭礼的人,即男巫,亦名觋(音席xi)。 ⑵ 祭词:祭神的祝祷词。 ⑶ 读祭词者,即用言语向鬼神祈祷求福的人 。 祝通鬼神。《礼记·曾子问》:“祫祭于祖 ,则祝迎四庙之主。 ”郑玄注:“祝,接神者也。” 巫,《说文·巫部》:“巫 ,祝也 。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祝,乃与巫同类职业者 ,故《易》曰“为巫 ”,而有巫祝之称。巫祝者,皆乃上古时期高级知识分子 ,他们晓天文 、懂地理、知人事,而且最重要的是能与鬼神相通,故有“神职官员”之称 。 巫祝有知医者 ,通晓医术,具有“远罪疾”之祷祠及医术,“即符咒禁禳之法,用符咒以治病 ” ,可愈疾活人。 医,上古时期或本源于巫,有“古者巫彭初作医”之说 ,故“医”字,古作毉。《山海经·海内西经·开明东有诸巫疗窫窳》:“开明东有巫彭、巫抵 、巫阳、巫履、巫凡 、巫相、夹窫窳之尸,皆操不死之药以距之 。窫窳者 ,蛇身人面,贰负臣所杀也。 ”《山海经·大荒西经·灵山十巫》:“有灵山,巫咸、巫即 、巫盼、巫彭、巫姑、巫真 、巫礼、巫抵、巫谢 、巫罗十巫 ,从此升降,百药爰在。”毉,同医 。《集韵·之韵》:“医 ,《说文》:‘治病工也……或从巫。’” 医乃毉之简化字。《说文·酉部》:“医,治病工也……古者巫彭初作医 。 ” 《广雅·释诂四》:“医,巫也。”王念孙疏证:“巫与医皆所以除疾,故医字或从巫作毉。” 清·俞樾《群经平议·孟子一》:“是巫、医古得通称 ,盖医之先亦巫也。”、“巫 、医对文则别,散文则通 。 ” 据《说文》段玉裁注即“礻由”、“礻留”。祝由,即祝礻由、祝礻留。《说文·礻部》:“礻留 ,祝礻留也 。 ”可见,也。[span][span] 清·俞樾《内经辨言》:“樾谨按:《说文·礻部》:‘礻留,祝礻留也。’是由字本作礻留 。《玉篇》曰:‘礻由 ,耻留切。古文礻留。’是由字又作礻由 。此作由者,即礻由之省也。王注曰:‘无假毒药,祝说病由。’此固望文生训 。《新校正》引全注云:‘祝由 ,南方神。’则以由为融之假字,由 、融双声。证以《昭五年·左传》:蹶由,韩子《说林》做蹶融 ,则古字本通。然祝融而已,文不成义,若然,则以本草治病即谓之神农乎 ,全说亦非 。” 日本·丹波元坚《素问绍识》“杨曰:‘上古之时有疾,但以祝为去病所由,其病即已。’又王次注曰:‘是以有病以祝为由 ,移精变气去之,无假于针药也。’坚按:上说即王所据 。方以智《通雅》曰:‘由,《内经》有祝由说。’又衤留 ,祝衤留也,即祝。段玉裁《说文》注曰:‘惠氏士奇曰:《素问》黄帝曰:古之治病,可祝由而已 。祝由 ,即祝礻留也。已,止也。玉裁按:《玉篇》曰:古文作礻由 。’(按:惠言出《礼》说。)此说似是。然据《贼风篇》则旧注为当 。又《格致余论·虚病痰病有似邪祟论》曰:‘或曰:《外台秘要》有禁咒一科,庸可废乎?予曰:移精变气乃小术耳 ,可治小病。若内有虚邪,外有实邪,当用正大之法,自有成式 ,昭然可考。’按:《外台秘要》无禁咒科,《千金翼方》、《圣济总录》等有之。盖古祝由之法不传,故朱氏有斯言 。” 日本·森立之《素问考注》“《圣济总录》:‘上古有祝由之法 ,移精变气,推其病由而祝之,则病无不愈。’案:‘祝由’者 ,即祝之缓言。祝,古谓之祝由,犹巫谓之苗父 ,俞谓之俞附之例耳 。《说文》作‘祝礻留。’礻留是祝由之字,为俗篆。《素问》作‘祝由’,尚存古字也 。……[眉]案:祝由、祝礻留 、祝礻由皆同义 ,而异言异音,即方言之别也。亦奚疑乎?且《广韵》‘祝,音咒,职救切。又音粥 。’可知右件三名并叠韵熟言 ,先哲以祝由多为祝其病由,亦误。 ” 治病原理 人食天地之气以生,内伤于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外伤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所以生病。然而,黄帝曰:“其无所遇邪气,又无怵惕之所志 ,卒然而病者,其何致 ? ”可见古人很早就认识到,除了七情、六*外 ,还有尚未被认识的致病因素,那就是“鬼神致病说”,古人云:“吾心无鬼 ,鬼何以侵之,吾心无邪,邪何以扰之,吾心无魔 ,魔何以袭之 。 ”故鬼神致病皆由心生。祝由治疗疾病的病因大多是心理不健全,故七情、六*相乘而袭之。有很多种病,是间接由心理因素所致 ,所以其源在于心。祝由治疗肿瘤是大家公认的,但也局限在心理所致的肿瘤,而并非所有的肿瘤都可以治 。有很多器质性病变也是由心理因素所致。所以 ,这些器官或组织产生的病变祝由亦可治。从气功的角度讲,人体患病无非是心病和身病 。心病是祝由治疗的范围,部分身病也属于祝由治疗的范围 ,但祝由并非包治一切“心病”,要理解到祝由仅仅是医学的补充,不是治病的唯一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有很多种病,已经攻克,但有些病仍未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这也是祝由科流传几千年仍未灭绝的原因。 治病方法 祝由治病不用药或少用药 ,而主用祝由师的意念、符咒产生的场来治疗各种疾病,因此祝由科对祝由医师要求很高 、很严,有很多戒律必需遵守 。这些要求实际上就是现代气功训练的要求。祝由要求祝由医师清净斋戒百日 ,目的是使内心平静,心无杂念,意念专一 ,以达到祝由场纯正,没有邪念浊气干扰,以提高疗效。气功师较佳的功态就是祝由医师治病的先决条件 ,只须看一看,就可以手到病除,咒出病愈 ,符进病出 。祝由医师必须练气功来提高自己的人体场,才能借助咒语,符图使大自然的能量冲射病变部位,排出病邪、浊气 ,补充元气,疏通经络,调和脏腑功能。没有相当的气功底子 ,用祝由“画符念咒”为人治病,无疑是骗人的。学习祝由法必须练气功,可以任选合适的功法 。 要求 对医师 1 、心正无邪 ,功德高尚,医风正派,不图名不图利。 2 、操作时应全身放松 ,处于气功状态,或站或坐,要身体端正。心无杂念 ,目不旁视。 3 、操作过程应尽量简单,不要带有神秘色彩或封建迷信动作,要灵活变通,让人易于接受 。 4 、应懂得中医基础理论和一般内科学 、解剖学 ,以便准确地诊断,治疗疾病。 对病员 1 、不信气功,不信祝由者 ,怀疑祝由医师和气功师者不治,勉强者效果亦不理想。 2 、重病,外伤严重者 ,晚期扩散性癌症 、遗传性疾病、心脏病急性发作者,精神病患者不宜治,以免贻误 。 3 、患者全身放松 ,便于调理和沟通信息,寻找病灶,或暴露病灶。 4 、辩证施法 ,若长期无效,则不要执著,应变通法术,再无效 ,请转中医医院治疗,以免延误。 祝由 禁法 禁者即禁止、防止泛滥发展、控制之意 。禁法是以咒语来限制疾病的发生发展,抑制病灶 ,使病灶逐渐缩小,直至消失。现代医学也有这个原理。如有的抗菌素不是直接杀死细菌,而是抑制病菌生长 ,久而久之病菌就会死亡,这也可以说是西医药的“禁法 ” 。祝由科中禁法即是祝由医师用自己良性生物场抑制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使病灶逐渐消退病愈。 符图 祝由科的内容极为丰富 ,在古时候,在缺医少药的环境中,以图示意 ,以咒代药,以符接通信息是最简单的医疗保健方法。据说这是古人发现的一种人与宇宙相沟通的能量符号,掌握了这种神秘的能量符号,就可以定向调动宇宙场 ,为人类身心健康服务 。符图的主要特点: 1 、有很多是以象形文字构成。 2 、以文字中的篆体构图。 3 、以疾病的部位、病性构图如脾胃 、水湿病图中多用“土”字形,心脏、肝脏、肺脏病图形符中多“火”字形,因为“土”能生脾胃 ,可以克水;“火 ”能温煦心脏,可以克金,与中医的五行取类比象有很大关系。 4 、以“鬼”字居多 ,以“鬼”招“鬼 ”,即俗话说的“鬼使神差”,其实都是人的意识思维活动 。 5 、这些符图构造渗透、储存 、连线了古代高功夫师、医学家的高能信息 ,是宇宙中的物体能量符号,是人与宇宙能量交换的开关。 6 、符图中呈圈状 、点状、线条状、直线、竖线 、 S 线、口字等,这些都是宇宙能量的符号 ,“同气相求”,开关一打开,宇宙能量就会定向定目标的射入患者病灶。 咒法 祝者咒也,在古汉字中 ,咒是心口和心口相对,相交流的意象 。所以说咒语威力是相当大的,是最神秘的。祝由医师要用咒语增强病人的信心 ,引导病人进入潜意识,不同层面的催眠状态,让病人的潜意识得到梳理 ,所引起的相关疾病得以治愈。当然,由于医者水平的高低不同,用心不同 ,引导方向不同,取得的效果可能大相迳庭 。很多咒语也沦为迷信的工具,医者也不明其理。 祝由治翳之法 ,其咒曰;“一犯祖师在寅,二犯祖师在卯,三犯祖师在辰,三清九牛祖师在丑。普庵祖师经道佛家堂 ,袈裟佛地泛毫光,手执神煞退本位,不见此翳作祸殃 。 ” 相关典籍 1、轩辕黄帝祝由十三科叙 太古先贤 ,治传医家十三科,内省祝由科,乃轩辕氏秘制符章 ,以治男女大小诸般疾病。凡医药针灸所不及者,以此佐治,无不投之立效 ,并能驱邪缚魅。有疾病者,对天祝告其由,故名曰祝由科 。医术流传世多习见 ,惟此科罕见罕闻。不知道者或目为妖妄之说,异端之教。岂知上古圣人之一派遗流也哉。宋滈熙戊申冬上月,节度使离奇威命修理黄河,堰上掘出一石碑 ,上勒符章,莫之能辨,宣谕民间招能识之者 ,以辨其故因 。有关内云外道人张一搓独识此符。辨之曰,此轩辕氏之制作也。其应言曰,蕴离公遂得其传 。凡疗人疾病 ,其应如神,治之即愈。至明景太中临清徐景辉得受而行之,奇验如神 ,百发百中,广行济世。又辑神验诸符于内,诚善道也 。若有利己私心 ,则毫无灵验矣。 2 、轩辕黄帝祝由十三科序 昔神农尝百草以治病,岐伯因病以制方,黄帝深原五行,详察五脏内因外因之感 ,人邪己邪之触,虑病者一时不得其药医者,又未能详乎脉理 ,以致病因药深。又或贫不能参苓,更虑学道者不能广宿药品以救沉疴.因仰观天文,俯究人理 ,告于羲农,立为此法 。尚字为将,食字为兵 ,各字为先锋,施之百病,无秘应乎立愈。此咒治百病之所由起也。故曰祝由科 。后之学者 ,承奉行持济世,乃体大圣好生之誓,悯众生病患之苦,不须财帛 ,广济博施,诚大道之梯航,仙箓之捷路云耳。 3、祝由科天医十三科目录 一曰大方脉科 ,主治伤寒痰喘,及一切内症。 二曰诸风科,主治麻木痈痪 ,及一切中风。 三曰胎产科,主治胎前产后诸病,及一切妇科异症 。 四曰眼目科 ,主治青盲白翳,及流行眼疾。 五曰小儿科,主治惊风潮热 ,及一切幼科杂症。 六曰口齿科,主治牙痛鱼鲠,及一切喉症 。 七曰痘疹科,痈疽疔毒 ,及淋浊科。 八曰伤折科,主治压伤骨断,及跌打损伤。 九曰耳鼻科 ,主治耳聋鼻衄及一切耳鼻病 。 十曰疮肿科,主治癞疥顽癣,及无名肿毒。 十一曰金簇科 ,主治箭伤枪伤,及刀斧铁器伤。 十二曰书禁科,主治镇邪驱鬼 ,及辟毒截疮 。 十三曰砭针科,主治疯癫,及筋骨疼痛。 4、《移精变气篇》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 ,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 ,或愈或不愈,何也?歧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 ,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故毒药不能治其内 ,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 ,苦行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 ,贼风树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 ,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 5 、《黄帝内经"灵枢"贼风》 “其祝而已者 ,其故何也?歧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生者 ,可祝而已也。 ” 6、《千金翼方》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二九〈禁经上〉说:「医方千卷,未尽其性,故有汤药焉、有针灸焉 、有禁咒焉、有符印焉、有导引焉」。孔子谓:「南人有言 ,人而无恒,不可以为巫医」。 (在这有一个东东,就大家注意 ,就是移精化气 。中药在人体中的作用,也同样是移精化气。最突出的是霍香正气水,服下后,立解暑晕 ,此药在人的上焦移精化气的速度,极快,不次于任何西药。) 历代套用 祝由进入官方医学的历史: 隋代:开始被纳入官方医学范畴; 唐代:承隋制 ,在医署设立“咒禁科”主管禁咒,除邪魅之法; 宋代:从《宋淳熙秘藏善本祝由十三科》看,医学十三科分类已然十分确凿; 元代:大方脉科 、杂医科、小方脉科、风科、产科 、眼科、口齿科、咽喉科 、正骨科、金疮肿科、针灸科 、祝由科、禁科;(《中国历代官制词典o太医院》) 明代:大方脉、小方脉 、妇科、疮疡、针灸 、眼、口齿、接骨、伤寒 、咽喉、金镞、 *** 、祝由 。 清代:太医院废除祝由科一职 ,但满族信仰萨玛教,对患病者除正规医药外,尚保留“跳神”习俗 ,以为驱役鬼神。 《鸡林旧闻录》:“萨玛教为东夷一种宗教,在昔满洲人亦迷信之。此教今日在宋、黑、马三江下游,南及朝鲜 ,咸镜诸道皆染此习 。凡人患病辄延男巫,亦有女觋至家,……蹈足而行,作咒如魅言及人术 ,以除患疾。 ” 分析 1 、以胜法胜之 鬼神之事,盖自古惑之矣;《黄帝内经》通篇不言邪祟鬼魅,所以有“黄帝曰"""其无遇邪风 ,又无怵惕之志,卒然而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也。因而志有所恶 ,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 ,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故似鬼神 。黄帝曰:其有祝由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百病之所从者 ,可祝由而已也。”张介宾的解释是“凡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胜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从生之由,而后以胜法胜之 ,则可移精变气,祛其邪矣。病有药石所不及,非此不可者 ,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已也 。然则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 ,其机在胜之而已。”(见《类经"卷十五"疾病类"三十三、贼风鬼神》) 2、辟邪以归揖正气 《解围元薮"卷一"风癞论》:“夫阴阳神煞,不可渎其无而辟慢之,亦不可信其有而谄媚之 ,皆惑于偏也。且妖邪之祟,若触犯于人,不过一时之间,岂有终身随而为祸之理?亦因人气血不正 ,受其邪气而病生焉。若调其气血,清其思虑,则神正而复元 ,使邪气渐消而安矣 。故云燮理阴阳以和元气,大道君子也。医家十三科之内亦有祝由一科,以符水咒诀禳辟邪魅妖氛 ,而归揖正气。” 3 、扶正以辟邪 《圣济总录"卷第四"治法"祝由》:“上古移精变气,祝由而已 。盖其俗淳,其性朴 ,其病微,至诚不二,推病由而祝之 ,以通神明,故精可移而气可变也。其或舍信悫为疑惑,指祝由为无益之术;而精气不纯,邪毒深蓄 ,虽有祝由,不能已者,非古今异术 ,人心异也。善医者察病浅深,虽不概以此治 。至于病有鬼神之注忤。虫兽之螫毒,必归于祝由。是以 ,周官疡医,掌众疡祝药劀杀之齐,必先之以祝 ,盖医之用祝尚矣,疡尤宜焉,大抵意使神受 ,以正驱邪,则一也 。 ” 4、伪托祝由之名,实为他效 “丹溪谓之移精变气祝说病由而已,可治小病;若内有虚邪 ,外有实邪,当用正大之法。然符水惟膈上热痰,一呷凉水 ,胃热得之,岂不清快,亦可取效;若内伤涉虚之人及冬天严寒之时 ,符水下咽,胃气受伤,反致害者多矣。予考之文献志云:祝由 ,南方神也,或以祝训断,谓但断绝其受病之由 ,二说两存之,未知孰是 。”(见《续医说"卷三"辨惑"祝由科》) 朱丹溪是一代医学大家,但从他对祝由科的论述却看出来他根本不会祝由科,论述来论述去 ,反驳的基础是误以为制符水必定用凉水,祝由科所用水根据情况而定,完全符合“热则凉之、凉则热之”的中医理论 ,有的还要符灰与引药同煎,岂能都用凉水?《轩辕碑记医学祝由十三科》第43页 ”用法”:“如阳症用好米醋或用井水,阴症用姜汁或酒或水” 、“遇病施治妙辨阴阳 ” ,岂是朱丹溪误以为“冬天严寒之时,符水下咽,胃气受伤”?当然也可能是有人在寒冷的冬天错用凉水让他看到了 ,那也不能想当然的判断呀。祝由治病何须借用他效?一个“学会祝由科,治病不用药”的谚语就已经说明了问题,否则明朝数百年也不可能让祝由科成为中医十三科。 《韩氏医通"卷下"悬壶医案章第六》:“治殊方白虎历节风 ,久卧,尚巫而不能药者,以霞天膏和白芥子末作墨书字,入水 ,顿服一缶,吐利交作,去胶涎臭汁数斗而起。谓予之符水有神 。因思古有祝由科 ,全赖巫觋,莫亦仁人出奇以活人,而遂失真者耶? ” “杨季登次女病。诊时手间筋掣肉颤 ,身倦气怯。余曰:此大惊大虚之候,宜从温补 。遂于补剂中多加茯神、枣仁投十余剂,全不对证。因自讦曰:非外感也 ,非内伤也,虚汗振掉不安,能受补药而病无增减。且处子素无家难 ,其形情浑似丧败之余,此曷故耶?忽而悟曰:此必邪祟之病也 。问其面色,曰时赤、时黄。余曰:此证确有邪祟附入脏腑,吾用神药可以驱之。季登曰:此女每晚睡去 ,口流白沫,战栗而绝,以姜汤灌至良久方苏 。挑灯侍寝 ,防之亦不能止。余曰:何不早言,一剂可愈。乃以犀角、羚角 、龙齿、虎威骨、牡蛎粉 、鹿角霜、参、芪等药合末,令以羊肉煎汁调服 ,果得安寝,竟不再发,传为神异 。余盖以祟附人身 ,与人之神气交持,亦逼处不安,无隙可出 ,故用诸多灵物之遗形,引以羊肉之羶,俾邪祟转附骨角,移从大便而出 ,仿上古移精变气,祝由遗事,而交其义耳。(见《寓意草"辨治杨季登二女奇证奇验》)” 5 、解惑安神 ,近于心理作用 《医学正传"卷之一"医学或问》:“或问:古老医家有禁咒一科,今何不用?曰:禁咒科者,即《素问》祝由科也 ,立教于龙树居士,为移精变气之术耳。可治小病,或男女入神庙惊惑成病 ,或山林溪谷冲斥恶气,其证如醉如痴,如为邪鬼所附 ,一切心神惶惑之证,可以借咒语以解惑安神而已。古有龙树咒法之书行于世,今流而为师巫,为降童 ,为师婆,而为扇惑人民、哄吓取财之术 。噫!邪术惟邪人用之,知理者勿用也。”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四十九"邪祟门"治法"禁咒服药兼治》:“治邪祟病 ,虽禁咒以释其疑,服药必详虚实痰火轻重,调治则内外合一 ,其病速愈。若只务巫而不用药,其病不能去,必无可愈之理 。若只服药而不用巫以释其疑 ,虽愈效迟。是故内外兼治,斯速效矣,此祝由之所由设也。 ” 事实上祝由之术全面地渗透到中医的每一科之中 ,而不是被包容的关系 。准确地说:后世官方医学是以黄帝内经为基础架构的,而祝由是和内经并列的。古体的“医”字,下面就是“巫”。
苗族,现有人口740万人 ,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 、云南、湖北、海南 、广西等省(区) 。主要从事农业。刺绣、挑花、织锦、蜡染和银饰,享誉盛名。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 ,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出产水稻 、玉米、谷子、小麦 、棉花、烤烟、油菜 、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 ,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 ,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曾经自称“牡 ” 、“蒙”、“摸”、“毛 ”,有的地区自称“嘎脑” 、“果雄”、“带叟 ”、“答几”等。他称“长裙苗”、“短裙苗 ” 、“红苗”、“白苗”、“青苗 ” 、“花苗”等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 ,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 、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四月八” 、“龙船 ”节等。
[民族简介]
苗族 ,现有人口74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 、湖北、海南、广西等省(区)。 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 ,大小田坝点缀其间 。出产水稻、玉米 、谷子、小麦、棉花 、烤烟、油菜、油桐等。除此,还蕴藏着丰富的木材资源和矿产资源。 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 ,从事农业稻作 。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流域至湘(湖南) 、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原先无民族文字 ,2 0 世纪5 0 年代后期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 。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苗族的挑花、刺绣 、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 ,瑰丽多彩,在国际上享有盛名 。苗族节日较多,较隆重的节日有过“苗年” 、“四月八 ”、“龙船”节等。
[宗教习俗]
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 ,祀奉祖先。“祭鼓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 。一般是七年一小祭,十三年一大祭。于农历十月至十一月的乙亥日进行,届时要杀一头牯子牛 ,跳芦笙舞,祭视先人。食时邀亲朋共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 ,家庭和睦 。
苗族的主要信仰有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原始宗教形式,苗族传统社会迷信鬼神 、盛行巫术。也有一些苗族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苗族信仰佛教、道教的极少。
传统地讲,苗族对一些巨形或奇形的自然物 ,往往认为是一种灵性的体现,因而对其顶礼膜拜,酒肉祭供 。其中比较典型的自然崇拜物有巨石(怪石) 、岩洞、大树、山林等。此外 ,苗族认为一些自然现象或自然物具有神性或鬼性,苗族语言往往鬼神不分,或者两词并用。多数情况下,鬼被认为是被遗弃或受委屈的灵魂和工具所变成的 ,常给人类带来灾难 、病痛、瘟疫或其他不幸,比如所谓东方鬼、西方鬼 、母猪鬼、吊死鬼、老虎鬼等,被称为恶鬼 。而有灵性的自然现象常被认为是善鬼 ,具有一定的神性,如山神 、谷魂、棉神、风神、雷神 、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对于善鬼 、恶鬼,苗族人的祭祀之法亦不同。对善鬼有送有迎 ,祭祀较真诚,对恶鬼则须贿赂哄骗直至驱赶使之远离 。
在许多地区,苗族还认为自然界存在许多精怪。比如牛在厩内以粪便盖身或在厩内打转、将粪踩成圆圈 ,猪吃猪仔或躺在食槽里,鸭吃鸭蛋,老虎进田 ,遇到两蛇交尾,母鸡发出公鸡的鸣叫等均属出现了相应的精怪。
在一些苗族地区,人造物崇拜有土地菩萨、土地奶 、家神、祭桥、水井等 。土地菩萨苗语叫土地鬼,一般由几块石头垒成 ,土地屋多为木制或用三块石板搭成,极为简陋,设于寨旁路口处或大路边行人休息处。家神信仰存在于川黔滇方言的部分苗族中 ,即在家中设立“家神 ”偶像。祭桥流行于黔东南大部分地区 。龙也是各地苗族的崇拜和祭祀对象。
图腾崇拜方面。东部地区许多苗族与瑶族共同崇拜盘瓠(一种神犬)。他们世代传说着“神母犬父”的故事,把盘瓠视为自己的始祖 。中部地区一些苗族认为他们的始祖姜央起源于枫木树心,因而把枫树视为图腾。另有一些地区的苗族以水牛 、竹子等为自己的图腾崇拜对象。
普遍地 ,祖先崇拜在苗族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去,其灵魂却永远与子孙同在,逢年过节必以酒肉供奉 ,甚至日常饮食也要随时敬奉祖先。许多地区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祭祖盛典,在湘西有“敲棒棒猪”、“椎牛祭祖 ”,黔东南有“吃牯脏” ,黔中地区叫“敲巴郎”,黔西北、滇东北有打老牛习俗。其中,黔东南的吃牯脏至今盛行不衰,最为典型 。吃牯脏亦称祭鼓节 、鼓社节、鼓藏(牯脏)节 ,以宗族(鼓社)为单位,每七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他们认为祖先的灵魂寄居中在木鼓里,祭鼓就是敲击木鼓召唤祖先的灵魂来享用儿孙的供品。主祭者称为牯脏头 ,祭品牯脏牛是专门为此而饲养的 。每届祭祀活动前后延续三年之久。
大多数苗族人虔信巫术。主要的巫术活动有过阴、占卜、神明裁判 、祭鬼等,此外还有蛊术等 。巫术活动由巫师主持。巫师大多是非职业化的。他们在前述各种原生性崇拜和巫术活动中起着主持者的角色,有的地方巫师还兼任寨老。巫师除了熟悉祭祀方法外 ,大多还能讲述本宗支的谱系、本民族重大历史事件和迁徙来源的路线,熟悉各种神话传说、古歌古词和民间故事,有的巫师还兼有歌师和舞师的职能 。所以说 ,巫师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传承人,在苗族社会中充任知识分子的角色。此外,巫师还掌握一定的医术 ,懂得一些草药,在为人驱鬼的同时,辅以科学的医药手段。
除了这些传统信仰之外,自近代以来 ,随着西方传教士深入我国内地传教,在滇黔川交界地区 、贵州凯里、湖南沅陵等地区有一些苗族群众皈依了基督教,在滇东南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 。尤其是滇东北、黔西北一带的基督教信仰曾经势头强盛 ,影响极大。外国传教使团或者传教士们在苗族地区开设了许多的中小学校 、医疗机构、甚至实施了一些经济发展项目,对于苗族社会的进步、政治地位的改善起到了不可抹灭的作用。著名的牧师有安顺的党居仁 、柏格理、张道慧、王树德等,前二者均殉职苗区 。
新中国建立之后 ,基督教 、天主教的影响一度衰微,近年有一定的复苏的趋势。但是,现在基督教、天主教实行“三自 ” ,与1950年以前的基督教信仰在社会组织、社会影响甚至信仰内容方面都有许多的不同。
国外的苗族,在越南、老挝有少数苗族信仰天主教 。美国 、法国等西方国家的苗族也有信仰基督教、天主教的。老挝、泰国的苗族也受佛教文化的影响。尽管如此,在他们的社会中 ,传统的祖先崇拜 、灵魂观念等仍在很大程度上的保留 。
[苗族历法]
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
远古时期,苗族文化科技十分发达,从近期发掘的苗族古历足见一般。苗族古历 ,丰富了中国与世界历法体系。
据中国著名天文学专家陈久金教授考证:苗族有古历体系 。迄今为止,还没有他人能够推算、编写出苗族古历,笔者欲予尝试。
据笔者考证:中国苗族古历体系属阴阳历 ,以太阳历为主。
苗族古历以十二生肖记时、日 、月、岁,一岁365.25日,阳历平岁365日 ,闰岁366日 。
每岁分为动月、偏月 、1月、2月、3月 、4月、5月、6月、7月 、8月、9月、10月,其中1 、3、5、7 、9月5个月为月长日,每月31日;动月、偏月、2 、4、6、8 、10月等7个月为月短日 ,每月30日。
以“冬至”为岁首、年首、节首、气首,属中国历法“子正人统”。
一岁分“冬至”(阳旦) 、“夏至 ”(阴旦)两个年节,“冬至”前一日为苗历大年 。
一岁分冷季、温季、热季三季 ,分上半岁和下半岁,每半岁中冷季 、温季、热季各占两个月,一岁中冷季、温季 、热季各占4个月。
上半岁由“冷渐热”,下半岁由“热渐冷 ” ,岁岁循环往复。4岁1闰,附加值为1日,闰在动月 ,亦即岁首,闰月31日 。
苗历10月的最后一日为除夕夜(“冬至”前一日)。
动月的第一个子日、丑日、寅日分别为天岁节 、地岁节、人岁节。因此,有“岁首初日不出门”的苗习 。
苗历除使用十二生肖记时、日 、月岁外 ,还用1、2、3、4 、5、6、7 、8、9、10 、自然数相辅助记时、日、月 、岁,为老人祝寿:“祝120岁高寿 ”。
十二生肖来源,与中国远古十二个氏族有关。用十二生肖记时、日、月 、岁 ,一岁分12个月,一日分12个时辰,岁、月、日、时固定不变 ,日按十二生肖相记,循环使用。建制以“建”作日首,固定循环使用 。
二十七宿与苗族九卦有关。
苗族先民还用所住房屋的相应方位与十二生肖辅助记时 、日、月、岁,将一日分为夜 、晨、昼、昏4个时段 ,与十二生肖相配记为“大门口 、堂屋、左屋、屋后 、右屋、屋顶”,观测日出日落。阴历从月圆到下一轮月圆为1 个月,每月分27宿 。阴历平岁358日 ,闰岁387日。动月、偏月为月短日;1—10月为月长日。月长日30日,月短日29日,闰月29日 。苗族古历不论阳历或阴历均在岁鼠 、岁辰、岁申置闰 ,每4岁一闰,闰动月。苗族古历体现了“一分为三、三位一体 ”的苗族生成哲学观和“九卦”立体思维观(即前后、左右 、上下、表里、中或东 、南、西、北 、中、东南、西南 、西北、东北)。
苗族先民崇拜“日、月 、星”,视三光为纯洁之至 。
苗族先民认为组成宇宙万物的原生物质为雷、龙、夔三种(意译为水、火 、气) ,记为“三专 ”;“五行”分别依次为光、气、水 、土、石。大尧(亦称鬼谷先生)归顺黄帝(自称天子),大夔妹嫘祖(雷祖)嫁给黄帝为妻后,大尧为讨黄帝之好改九卦为八卦(汉书称伏羲制八卦 ,有误),改一分为三(阳、阴 、不阳不阴)为一分为二(阳、阴),改立体思维为平面思维。将十干支与十二生肖结合创天干、地支 、六十甲子(汉书有此记载) 。改27宿为二十八宿。将五行按平面方位及所产之物改为金、水、木 、火、土(西、北、东 、南、中),同时与金、水 、木、火、土星 、日、月相配创七曜历。《七曜历日》乃我国现存最早的历书。
中国苗族古历与古埃及历同属太阳历 ,但比距今6200年的埃及历还要早3800多年,每岁365日,4年一闰;不同的是古埃及历闰年的附加日为6天 ,苗族古历闰岁的附加值为1日 。苗族古历与太阳回归年长度365.25日一致,天狗周期为1460岁,准确率高。
中国苗族古历对远古苗民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水稻生产)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民间亦曾应用于择吉。(详见石启贵的《湘西苗族实地考察报告》) 。
中国苗族古历的使用时限,上溯至少可达一万年,下限是光绪三十三年(即公元1907年)。据《永绥直隶志》记载:“父子递传 ,以鼠牛虎马记年月,暗与历书合。”(清?杨瑞珍撰,同治七年刻本)清?董鸿勋撰 ,光绪三十三年铅印本《古丈坪厅志》也有同样的记载 。根据珍藏于北京博物馆《乾隆六十年苗匪档》内的原始奏折和被捕苗族首领的“供单”以及当年参予镇压起义的人士编著的史书或地方志记载:商定凤凰、乾州 、永绥、松桃四厅起义日期为乾隆六十年二月初六(农历)。据吴添半在“供单 ”中解释说,这一日是苗年的正月初一(苗历阴历年),把起义日子定为这一日,取去旧还新之意。后因泄密 ,提前于正月十八日(农历)起义 。这是史书记载与苗族古历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中国苗族古历与联合国公布的“未来日历方案”(详见于《资料卡片》1988年第二期《未来的日历》,新华社内蒙古分社主办)有异曲同工之妙合。苗族古历比现行公历、阴历每月的日数单一,且闰法简单 ,易于掌握和运用 。
中国苗族古历体系表明十二生肖 、七曜历和二十七、二十八宿均产生于中国,后传入巴比仑、印度等国。由此可见:中国苗族古历是中国历法之母,也是世界历法之母。
苗历的月份与节气对应见下表。
苗历十二月与二十四节气表月份
生肖 建制 节气 季节 动月
鼠 子 冬至、小寒 冷季 偏月
牛 丑 大寒 、立春 冷季 1月
虎 寅 雨水、惊蛰 温季 2月
兔 卯 春分、清明 温季 3月
龙 辰 谷雨 、立夏 热季 4月
蛇 巳 小满、芒种 热季 5月
马 午 夏至、小暑 热季 6月
羊 未 大暑 、立秋 热季 7月
猴 申 处暑、白露 温季 8月
鸡 酉 秋分、寒露 温季 9月
狗 戌 霜降 、立冬 冷季 10月
猪 亥 小雪、大雪 冷季
[苗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 ,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⒈农事活动节庆;⒉物质交流节庆;⒊男女社交 、恋爱、择偶节庆;⒋祭祀性节庆;⒌纪念性、庆贺性节庆。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 ,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 ,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 、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 。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亦称龙头节,苗人祭土地神,接龙 、安龙(苗语染戎)。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 、佛生日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 ,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苗族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4月(蛇月或巳月)的第1个巳日为降龙节(汉籍称为六月六 、六月场)、吃薪节(大麦熟)。5月(马月或午月)的第1个子日是小年节(夏至日,阴旦? 冢个午日为七巧节(苗语称七姊妹 ,即北斗七星) 。6月(羊月或未月)的第2个寅日为鸭节,第2个辰日为赶秋节。7月(猴月或申月)的第1个申日为酒节(糯稻收割酿制甜酒、米酒)。8月(鸡月或酉月)为祭祀节(主要进行椎牛 、吃猪、跳香、还傩愿、安龙等祭祖祀魂活动) 。9月(狗月或戌 月)狩猎节,择日祭梅山三神 ,开始狩猎。10月(猪月或亥月)卯日 、午日为吃猪泡汤节(杀年猪),灶神节(祭灶神),除夕夜(大年夜 ,汉籍称苗人十月过年)。
[饮食习惯]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 。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 ,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 ,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 ”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 、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 ,酸汤家家必备 。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 ,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 ,蔬菜、鸡 、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 、发酵、蒸馏、勾兑 、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 。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 、虫茶、万花茶、捣鱼 、酸汤鱼等。
[婚丧习俗]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做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 ,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
[服饰特色]
假若盛装的苗族姑娘汇聚在一起,那一定会变成一个美丽的银色世界。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 ,戴上高约2 0 公分左右,制做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 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 ,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 公尺的银牛角 ,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 。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 ,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 ,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 、手镯都是银制品 。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 。苗家银饰的工艺 ,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苗家姑娘的裙子叫百褶裙,但实际上一条裙子上的褶有5 0 0 多个 ,而且层数很多,有的多达三、四十层。这些裙子从纺织布到漂染缝制,一直到最后绘图绣花 ,都是姑娘们自己独立完成,再加上亲手刺绣的花腰带,花胸兜 ,真是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
苗族半数以上居住在贵州,其余分布在湖南 、云南、广西、四川等地。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 ,辅以包谷 、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 、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 。肉类有猪 、牛、羊、鸡 、鸭及鱼类。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 。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 ,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 。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 ,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 ,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 、腌肉、腌鱼、鱼干 、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 ,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 ,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 。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
苗族人还喜欢制作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等。爱吃火锅 。苗家男女都喜欢酒 ,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他们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 、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 、烧酒、窖酒等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
民族、中华民族 、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传统
关于“有关巫术”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 ,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怜丝]投稿,不代表安福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nfuzx.com/cshi/202505-91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安福号的签约作者“怜丝”!
希望本篇文章《有关巫术》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安福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有关巫术”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有关巫术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从巫术的性质角度,可以把巫术分...